宿羊山镇:信用筑基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 创新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

发布时间:2025-07-14  来源:邳州市宿羊山镇人民政府  浏览次数:8

上个月参加了4次环境整治志愿服务,攒了20个信用积分,今天换了一袋洗衣粉!”在宿羊山镇殷庄村信用积分兑换超市里,村民王英拿着刚兑换的生活用品,笑得合不拢嘴,“现在大家见面都聊‘你今天攒了多少分’,连邻里拌嘴的都少了,信用积分真是把大伙的心聚到了一块儿。”像王英这样通过守信行为获得实惠的村民,在宿羊山镇已超千人。如今,以信用为纽带的乡村治理新模式,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小镇的面貌。

破解基层治理难题、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,宿羊山镇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,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突破口,创新推出“信用+N”建设模式。“乡村振兴离不开村民的参与,而信用体系正是凝聚民心、激发活力的关键。”宿羊山镇副镇长张慧在全镇信用体系建设动员会上强调,“我们要让信用成为乡村发展的‘硬通货’,让守信者得实惠、让诚信蔚然成风。”

信用体系建设初期,宿羊山镇精心挑选7个基础条件好、群众参与意愿高的村庄作为试点,涵盖产业强村、生态示范村和文化特色村等不同类型。在殷庄村,村党支部率先将信用建设与党建工作结合,设立“党员信用责任区”,党员带头参与村庄事务,以信用积分作为民主评议、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;在坊上村,信用体系与特色果蔬产业深度融合,信用等级高的农户可优先获得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支持。

试点进程中,宿羊山镇从制度设计入手,通过“双轮驱动”构建信用治理新格局。一方面,率先出台《宿羊山镇农村居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为信用积分管理制度化运行提供顶层设计;另一方面,配套编制《宿羊山镇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操作手册》,对信息采集、积分评定、结果应用等全链条环节制定标准化规范,以“办法立框架、手册明细则”的组合拳,推动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向村级单元精准落地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模式。同时,组建由镇、村干部和乡贤组成的宣传队,通过“板凳会”“大喇叭”、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,将信用建设政策送到田间地头。“刚开始村民对信用积分持怀疑态度,我们就先给主动参与的村民兑换生活用品,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参与热情就上来了。”殷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吴洪振回忆道。

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,宿羊山镇于2025年全面启动全域信用体系建设。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,宿羊山镇编制了图文并茂的《宿羊山镇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明白纸》,详细介绍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、任务和实施步骤。同时,建立“镇包村干部+村级信用管理员”的双线督导机制,每周开展进度调度和问题研判。

“信用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积分兑换,而是要融入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,”宿羊山镇社工办工作人员介绍,“镇里鼓励各村结合实际拓展‘信用+’应用场景,比如在宿羊山村,信用积分与后备干部培养挂钩,在全镇范围内,信用良好的群众,可纳入镇村后备人才库。”

随着信用体系的全域覆盖,宿羊山镇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在今年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,全镇20多个村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,360 余名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区,累计出动垃圾清运车等机械设备450余台次,清理各类垃圾800余吨,整治乱搭乱建10余处,疏通沟渠河道15余公里,清理卫生死角10余处。“以前村里安排工作,村干部磨破嘴皮子,群众还不配合;现在大家争着当‘信用标兵’,很多工作都能事半功倍。”宿羊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全东深有感触。

走进宿羊山镇殷庄村信用积分兑换超市,货架上摆满了米面油、卫生纸、小家电等生活用品,旁边摆放着信用信息指标目录。“我们根据商品价值设置不同积分档位,从5分到50分不等,每月还会更新兑换品类。”负责超市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。立足各村发展基础差异,宿羊山镇制定“一村一策”建设方案: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独立建设兑换超市,条件有限的村则与周边商超、理发店、农资店合作,设立便民兑换点,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。为确保积分管理公平公正,宿羊山镇建立了“两审两公示”制度:由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初审、村信用议事会复审,每次评定结果均在村务公开栏、村民微信群公示7天。

如今的宿羊山镇,信用体系已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,村庄环境更美了,产业发展更旺了,邻里关系更和谐了。正如村民们所说:“信用积分兑出了好风气,诚信建设换来了好日子。”未来,宿羊山镇将继续以信用筑基,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让诚信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“信用动能”。

信用服务客服

智能机器人客服,24小时为您服务

{{ item.time }}

{{ item.value }}
常见问题
信用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