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{{ item.time }}

近年来,宿羊山镇积极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,将宿羊山村“美德信用积分超市”模式作为创新引擎,通过将无形的美德善行转化为可量化、可流通、可增值的信用积分,破解了村民参与度不足的治理难题,解锁了乡风文明提升与治理效能增强的“双重密码”,为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澎湃动能。
一、联建共享,“小超市”织就“大网络”。点燃参与热情 宿羊山镇宿羊山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精心搭建“美德信用积分超市”实体平台。超市内商品明码标“分”,品类清晰。秉持“资源联建、服务联享”理念,创新推出“志愿服务+信用积分”联动机制。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、移风易俗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均可获得相应信用积分。此积分体系不仅作为评选年度“文明户”、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婆婆”等荣誉的“硬通货”,更是能在“家门口超市”即时兑换生活所需的“暖心券”。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,积分机制如同催化剂,极大地激发了村民践行美德、守护诚信的内生动力,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。
二、固本强基,“小投入”撬动“大保障”,畅通惠民末梢。为确保积分兑换机制高效顺畅运行,宿羊山村持续加强“美德信用积分超市”的规范化建设。一方面,对现有超市严格遵循统一标准,配齐配全必要的兑换设施,优化服务流程。另一方面,积极联动社会资源,广泛链接爱心企业、社会贤达等资源,不断丰富兑换商品的品类与储备,确保“供得上、换得好”。让村民的每一分美德付出都能便捷兑现、即时受益,显著增强了积分体系的吸引力和生命力,使惠民之举真正落到了实处、暖了民心。
三、价值转化,“小杠杆”激发“大效能”,绘就文明图景。随着积分制度的深化运行,其在激发村民自治活力、涵养文明风尚方面的成效日益凸显。“门前三包”积分量化驱动垃圾分类、庭院美化,村民争创“星级示范户”,村容实现由乱到治、由治到美的跃升。红白理事会借力积分杠杆,将宴席规模、彩礼标准纳入“礼俗瘦身”评价,辅以“红黑榜”公示,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蔚然成风,铺张浪费锐减。“三十三百”模范评选融入积分赋能,孝老爱亲、邻里互助等善行量化成“文明储蓄”,厚德重礼乡风日益浓厚。
当前,“攒积分、兑商品、传美德”已成为宿羊山村的新风尚。这一以信用为纽带、积分为媒介的创新实践,通过构建“行为量化—价值转化—文明固化”的良性闭环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能。
宿羊山镇:信用筑基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 创新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
发布时间:2025/07/14文章搜索